新年一过,厂卫终于把西北的灾情如实上报。
陕西等地各州县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旱灾,有大量的流民出现,少数地方还有不少流民聚集,已经开始威胁大明在西北的统治秩序。
骆养性和徐应元显然是存着让朱伟迪过个好年的心思,朱伟迪虽然不喜欢他们这做法,但是也没有点破,罚了他们,他们会觉得委屈,对自己的统治不利。
把消息递给阁臣和朝堂上的重臣,朱伟迪接下来还是决定做甩手掌柜,处理这种事情,这些儒生们远比他有经验,他们以前不做只是因为没钱。
接下来的廷议也没有吵多久,文官们都清楚,户部现在不差钱,蛋糕很大,他们没必要抢得头破血流。
提案很快通过,一是继续重修水利,二是大修西北至京师的道路。以工代赈的老法子而已,并不新鲜,但是很实用。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官僚们苛待民夫,这种大工程,那么多人聚集起来,要是像元末那样修水利闹出大乱来,那反而不美。
朱伟迪也没有好办法,只有对内阁和工部多强调了几次前朝的旧事,让他们把手下的人管好,另外还秘密派出大批厂卫去盯着文官们。至于作用有多大,朱伟迪也不去奢求,大明朝官吏们都是差不多的德行,对他们不能强求太多。
从各地搜集的碱土陆续运到京城,让工匠们用各种物理方法实验了很多次后,提纯出的纯碱纯度也勉强合格。合适的藻硅土也早弄到手,用酸液洗过之后再提纯,得到的二氧化硅纯度已经相当高。
钠钙玻璃的原料全部到位后,玻璃烧制工作很快顺利展开,琉璃坊的工匠们对烧制和吹制这种活计也是很熟练,只是因为炉温不够,无法均匀地搅拌,烧出的玻璃气泡很多,品质也极其粗糙,还远不能用来做镜子和望远镜。
烧出的玻璃是粗糙了点,不过朱伟迪还是要求工匠们把磨制镜片的工作展开,磨制光学器材镜片是个技术活,需要工匠不断改进工艺和工具,也没必要等合格的玻璃出来,先用那些粗糙的玩意练习,积累经验也是好的。
对烧玻璃这事朱伟迪也不急,让琉璃坊的工匠去和炼铁厂那边商量,反正都是要用耐火坩埚,都需要温度很高的炉子,让他们互相交流下经验,说不定可以更快地把耐火坩埚做出来。
有了纯碱之后,朱伟迪也同时在开始研究制造香皂,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已经受够了用原始的皂角之类的玩意洗澡,能制造出香皂,自然要做出来。
纯碱(碳酸钠)和澄清的石灰水很容易就能得到烧碱(naoh),把烧碱溶液和油脂混合,慢慢加热,发生皂化反应,便可以得到皂基和甘油。
粗糙的皂基当然只能做洗衣服的肥皂,要做成精致好看的香皂,还需要花些功夫,采用哪种油脂比较好,加入哪种香料能让人愉悦,这种繁琐的实验自然是全部丢给太监去做。
甘油造出来后,朱伟迪也在犹豫是不是要把这玩意硝化。
原料倒是不缺,硫酸这玩意很容易制取,而硝酸沸点比硫酸低,用硝酸盐和浓硫酸小心加热,很容易制得硝酸。
那个甘油炸药造出来在这个时代也不能批量生产,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加入合适的藻硅土,要钝化也容易,其实也不是很危险。
犹豫了一会后,朱伟迪还是决定要把硝化甘油炸药做出来。
做这种危险度极高的事,他自然不会自己上马,那位炸药奖创始人家里为了研制这玩意可不止死了一个人。
这次他选用的是个长得很壮实的宦官,名字叫高起潜,徐应元查出他有严重地贪污行为。
对这事朱伟迪也懒得去多想,大部分太监的吃相比文官都还要难看,想他们不贪污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大部分皇帝喜欢用宦官并不是因为他们德行比文官好,只是因为太监的权力全部来自皇帝,比文官听话。对高起潜是怎么得罪了徐应元朱伟迪也懒得去管,做皇帝不需要连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去过问。
本来朱伟迪是准备贬高起潜去种菜,现在突然想起这货也识字,本着不浪费人才的原则,决定让他去弄炸药,于是下旨让他带着十几个人,去北直隶的山中慢慢试验去。
高起潜临行前,朱伟迪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他,差点张口丢出一句:“安心上路,汝妻子吾养之。”
不过想了想,才发现对方是个太监,老婆是可能有的,子女就肯定没有了,赶紧把这话吞了回去。
“务必要按照朕给的法子去做,朕要你等造出的东西非常危险,威力比那火药要大很多倍,也极易爆炸,恩,稍有震动便会爆炸,到时神仙也救不了。切记千万不要随意晃动便是,制好后赶紧混入那藻硅土中,便不会轻易爆炸。”
“奴婢领命。”
高起潜此时面无表情,低着头也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