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一天,周光召把一大摞英文报纸往彭桓武面前一放,说:“彭公,我们把1945年以来的《纽约时报》都翻遍了,想从新闻记者笔下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
邓稼先说:“我们还把美国当年审查他们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时,公开的证词资料都查遍了,只搜到一条与氢弹有关的信息。”
彭桓武问:“什么信息?”
邓稼先说:“仅有一条:他们搞的氢弹要用牛车拉。”
彭桓武问:“啥意思?”
邓稼先说:“琢磨来琢磨去,可能是他们搞氢弹设计时计算的数据纸,多得要用牛车拉。”
彭桓武说:“我早说过,搞氢弹,就得闭门造车,谁也别指望。从今以后,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得放在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上。氢弹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能从我们脑子里钻出来。”
黄祖洽、于敏等人正式加入进来后,在朱光亚、彭桓武主持下,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等人制定了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的工作大纲,二机部很快便予以批准,第一步,要求继续进行理论探索,彻底突破氢弹原理;第二步,要求完成质量、威力与核武器使用要求相应的热核弹头的理论设计。
在黄祖洽、于敏没有过来之前,邓稼先率理论部曾考虑,研制一种原子弹“加强型”的氢弹,即在原子弹的基础上,将其威力加大到氢弹的标准。而黄祖洽、于敏没过来之前,也曾考虑过一种氢弹模型,他们走的是与“加强型”不同的另一条路子。两拨人员汇集后经过交流,发现双方的方案都有道理,但也都只是初步设想,为了保证正式研制出来的氢弹达到一定质量水平,院里打算让原来的两种设想继续研究下去。
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代表部党组来看望众人,听汇报后,表示同意。他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两条路总能走通一条吧?
刘西尧又说:“刘杰部长让我告诉大家,部里提出了要抓‘龙头三次方’。”
什么叫“龙头三次方”?刘西尧解释道,这是个比喻,即国家搞氢弹等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又在核武器研究院,研究院的龙头,在理论部。
听到这个解释,众人都笑了。刘西尧最后说:“氢弹能不能早点搞出来,就看你们了!”
对于氢弹来说,这个时候,是最难的时候。
美国一位研制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的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搞氢弹就像是迷失在原始森林的孩子一样,既充满危险,又与外部世界隔绝,即使自己有一颗古代炼丹士的心,也难免陷入地狱和苦海里挣扎。”
中国的氢弹之路,在哪里呢?仿佛是一片被如墨的夜色浸透了荒原,没有路。最初的探索和猜谜毫无二致,攻关者只能凭借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探寻着,摸索着……
98.卫星一直在我脑子里转个不停原子弹的成功,以及东风二号导弹的成功,加之国民经济渐渐走出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催生了已基本偃旗息鼓的人造卫星事业。1965年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向周恩来递交了一份关于尽快规划中国人造卫星问题的建议书,引起周恩来关注。
差不多同一时间,钱学森去聂荣臻办公室汇报工作时,也提出:“人造卫星研究方面,科学院已经做过一些课题,现在看来,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搞卫星是件很复杂的事情,牵涉面非常广,只有及早准备,到时候才不会误事。”
聂荣臻告诉钱学森,这件事,他和总理也经常议到。去年国庆节时,毛主席还专门问过他这方面的情况。他说:“是该动手搞了,卫星对国防建设影响很大,去年我们还没爆原子弹,美国就用卫星侦察到了,很厉害呀!”
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提交了关于制定人造卫星研制计划的建议,他在这份建议书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