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极品鉴定师 > 第一千五十九章 郎窑红

第一千五十九章 郎窑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倒是真的,女人都比较在乎自己被拍得漂不漂亮,男人嘛,在旁边做一只安静的好花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要放进花瓶里的花如何,骆天经张奇伟一说,马上放松下来了,上一次拍杂志封面就把自己整得够呛,还给自己引来了一只小蜜蜂,幸好成功打发了,“也是啊,明天我就摆好姿势,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摄影师了,明天好像是找的什么工作室来拍,不是影楼。”骆天说道。

“这个好,正好你们先做个参考,到时候我和赵敏也可以借鉴一下。”张奇伟提到赵敏的时候表情开朗了不少,他看到骆天飞速地吃完站了起来:“奇伟,你慢慢吃,我先回去工作了。”

吃饭的地方离公司不过十多米远,骆天却觉得很漫长一般,或许是内心里急切地希望婚礼的到来吧,一到公司,骆天就奔进了工作间,一刻也没有迟缓。

剩下的藏品中,骆天首先合来的是一块七彩石,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七彩石,在国内的话,只有湖北黄石和贵州两个地方出产七彩石,这之中,又以黄石出产的七彩石为佳,就像自己手上的这一块,正是黄石出产的。

黄石素称“江南聚宝盆”,矿藏极其丰富。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镍,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有锗、镓、铊、铟、硒、锶、铼、碲等。黄石的矿藏多呈多金属共生状态。其接近地表的部分,在日晒雨淋等外因作用下,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七彩靓色就是这种长期变化的结果。矿石中含的金属、非金属成分越多,其颜色也就越丰富越鲜艳。据测定,黄石七彩石比重3。3—4,硬度因矿物成分而异,最高可达5---6。

七彩石的外观就像是有一颗颗如辣椒籽、鱼籽般大小,呈现七彩靓色的小晶体,密密麻麻地附着于凸凹不平的石体上,一团团一片片,晶光闪烁,五彩缤纷,照得人眼花缭乱,而且黄石所产的七彩石产量并不多,只是上世纪末,一些矿山产出过这种石头。因其观赏价值极高,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欧美国家的收藏人士欣喜若狂,大量收购。现在这种观赏石在当地已很少见了,像现在这一块未经任何加工的七彩石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骆天可能是下意识地将最罕见最贵重的几样藏品放在了最后,人都有一种压轴的心理,骆天不自觉就遵守了这个规律,现在他手上拿的就是一件郎窑红的瓷器,而且属于郎窑红中的牛血红。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郎窑红这个名字和这位江西巡抚郎廷极不无关系。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

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的典型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由于有一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c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郎窑红除了上面说到的主要特征外,还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