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甩手掌控的日子无疑是非常轻松的,这阵子对从空间里弄出的橡胶研究也有了些起色,加入硫加热后的橡胶品质已经不错,差不多可以用来做实心轮胎。
当然,要制造充气内胎,那个技术还是没有的,只能把橡胶用钉子钉在木制的车轮上,改善了车轮的耐磨性,对提升交通效率也没有多大的帮助。
不过橡胶的可塑性很强,可以制造出气密效果很好的工具,要造出手动的真空抽水泵和一些充气设备并不是难事,朱伟迪也画出大致的图样让铁匠们去研究。
皇帝亲自吩咐的事,太监们总算很上心,办事效率很高,很快朱伟迪吩咐过要用的各种石墨和粘土就被送到京城,制造铅笔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朱伟迪对技术史很有研究,对制造铅笔的方法还是略知一二。先把细微的石墨粉、黏土(运用其可塑性和粘结性)和水混合而成的液体挤进一支细金属管子,形成像面条一样的长条形。把长条晾干、切割,放在窑中烘烤,再放进热油或蜡中(运用石蜡的防水性和较光滑的性质)。接着把木块(通常使用容易削磨的雪松木)锯成像铅笔一半厚度的板条,将板条刨平,刻上细长凹糟。再把长条状的铅放进凹槽中,之后在另一块板条上涂上胶水,然后压在第一块木条上。
没有合用的压制机器,也没有科学的配方,烧制后的铅笔芯质量自然远不如工业时代的产品。没有合适的粘合剂,要把铅笔芯放入木头中也不是很容易,还要用细线把木头绑紧,自然没法做成现代那么精美。
实验了很多种不同的石墨和黏土配比后,合用的铅笔总算是正式面世。
有铅笔又有橡胶,当然要造出橡皮擦,这个也不难,没有硫化过的橡皮擦都可以勉强用上,硫化的橡皮擦的工艺早在研究轮胎时得到了成功。
有了铅笔和橡皮擦几何制图的效率会大大提升,进行各种机械设计也会容易许多。
制造出铅笔后,朱伟迪也没有大力宣扬这是自己弄出来的,此时士人们的思想还是太保守,这种“奇淫巧技”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比较好,免得到时又是大堆的弹劾。
再说现在大明的知识分子还是习惯用毛笔,铅笔也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他也只是准备用铅笔来培训懂得基础几何绘图知识的工匠。
培训懂得数学知识的工匠对发展工业来说非常重要,现在西方人都没开始研究蒸汽机,全指望西方的工匠和科学家是没用的,自力更生培养本土人才也是非常重要。朱伟迪一边在编写数学教材,一边也吩咐了高时明去办个学堂,招收五百名七岁以上九岁以下的匠人子弟,派人教他们认字读书,学习算数,包食宿,每七日放假两天让他们和父母团聚。
高时明这个新学堂办得很低调,对外则声称是以高时明个人的名义办的义学。
当然朱伟迪只要求教孩子们识字,学习和基础的数学知识,没有让他们去学习四书五经那种无用的玩意。
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朱伟迪要求也不高,只要求慢慢教,每天还要给大量的时间他们玩耍,派出工匠教他们制作些小玩意培养动手能力。
高时明虽然对皇帝做的这事完全理解不能,作为接受过内书堂正统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高时明对这个新的小学堂的教育模式更是有些抵触,不过他只是皇帝的家奴,自然只能全部照办。
皇帝除了军国大事外对朝政是一概不理,还接见西夷,成天窝在皇宫内捣腾奇淫巧技。这让很多士大夫们产生了不满,特别是东林党的那些人,于是外面又开始出现大量指责朱伟迪的言论。
至于阉党,朝政大权在他们手里,皇帝不理政他们自然是十分高兴,都一致地保持了沉默。
对徐应元报告的外界动态,朱伟迪只是轻蔑地一笑,从内帑丢出两百万两银子,吩咐内阁让各地拿去去修水利。
这个动作虽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效果,不过还是让皇帝的声望提升了一些。
天启7年(1627)十二月十六望日,晚上会发生月食,京城便可观测。此次月食,邓玉涵事先就用天文学方法计算出,事前便预报过。
当然他只能预报处这天有月食,不可能预报处准确的可观测经纬度和时间。
朱伟迪早做好了准备,在月食前就抬出了邓玉涵给的天文望远镜,叫来周后和田、袁两位贵妃,一同观看。
月食开始前,朱伟迪也无事可做,只得让后妃们来开开眼,用望远镜瞧瞧月亮。
事先,朱伟迪已经大讲特讲了一通地球、月亮和太阳间的关系,甚至连万有引力学说也简单地讲了讲。
当然任他怎么讲,三位后妃都是不相信的。她们只相信月亮上有广寒宫,住着嫦娥和月兔,广寒宫外面还有砍树的吴刚。
邓玉涵带来的这个望远镜,倍数不高,不过看清环形山还是没什么问题。后妃们依次观看后,发现月亮上果然是不像有人住的样子,一时间神情都有些失望。
待田妃看完后,周后还是不死心又上前瞧了瞧,“这月亮上真的没有嫦娥么?”
朱伟迪笑了笑,“月亮上都是石头,空气都没有,哪里来的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