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杜聿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绕过密支那朝缅北进军。
杜聿明有杜聿明的考虑,这个考虑就像之前所说的,远征军没有补给,子弹和炮弹打一少一,在日军先一步占领密支那的情况下就很难再从密支那得到补给,就算再从日军手里把密支那抢来那也是空城一座,于是他甚至连侦察兵都不派了。
但客观的说,杜聿明还是缺乏大将风度。
如果在之前,在密支那还没有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他不选择去印度那还情有可原。但现在,密支那已经被日军占领了,那远征军再往北就只有死路一条,他就算为了将士的性命着想也应该选择进入印度,有蒋介石的命令也一样……这不仅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问题,史迪威和罗卓英也一再下令要求远征军入印,他们也同样是杜聿明的上峰,他们的命令也同样是命令,而且史迪威和罗卓英还都是蒋介石亲自任命的,所以进入印度也算不上抗命。
但杜聿明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也落不下那个脸,于是就选择了一条路走到黑。
当然,此时的杜聿明并不知道占领密支那的不是日军而是中**队,而且还是装备精良坐拥有大量物资和补给的工兵团。
此时的工兵团也不知道杜聿明已做下了绕过密支那的决定,这一方面是因为工兵团没有电台无法与第五军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麻子一直记得那封电报,以为第五军主力正在转进密支那的路上,于是就放心的在密支那组织防御等着主力部队的来临。
日军方面,在其后又起了两次冲锋后就安份下来了。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日军一路从仰光高歌猛进,打到密支那时后勤补给线已经跨越了将近两千公里(注:仰密铁路长1784公里)。这么长的补给线而且公路还因为作战路况十分糟糕,铁路也是一路都被日军自己的战斗机轰炸处于停滞状态,于是仗打到现在33师团也是后继无力。
另一个则是日军能投入到密支那的兵力不多……此时的日军可以说是占领了大半个缅甸。占领的地方多也就意味着兵力分散,再加上还要四处追击溃退的英军及其它方向的中**队,于是兵力也严重不足。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日军在缅甸方向的主要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切断中缅公路并沿着中缅公路从背后插一刀,这在占领腊戍时已经完成。
所以日军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的考虑是:目前最重要的是中国滇西方向及印度英帕尔方向。
中国滇西方向,那就是配合正面的日军两面夹击中国,以期能够快速的击败中**队将大量的军队从中国这个泥潭抽出脚来。
印度英帕尔方向……那就是日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了,事实上日军早就往印度派出了大量的日军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