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一案在朝中掀起不小的风波,宫中杨太医少不得借给太后例行诊脉之时为妹妹求情。然太后心知儿子对此案的重视程度,并不愿插手,以免母子产生芥蒂,并未召见杨太医,甚至另换太医为自己专诊。
除此以外,杨家其他再朝为官之人并未因此受到牵连。只因还在调查阶段,证据不足。
秦王的冤屈还没查清楚,杨家又出了事儿,最着急的莫过于秦王妃了。杨家乃她的娘家,若杨家倒了,她在秦王府的地位也会大打折扣。姑姑要替表弟夺位,这本理所应当,但她并不知姑姑的计划,更不知晓父兄是否参与。
似一道惊雷劈过,乱糟糟的脑子忽然明亮了起来。
只要能够证明杨家并未参与此事,就可以独善其身。
那么,该如何证明呢?
正在秦王妃绞尽脑汁陷入沉思之时,厄运突降。
杨氏派出去的刺客自然训练有素,刺杀失败以后便迅速咬碎口中毒药死了,自然也就没留下口供。但根据楚央传递提供的消息,师远清自然是早就防备,所以才会顺利将刺客一网打尽,并且顺藤摸瓜,也查出了端倪。
这边杨氏一落网,很快禾州那边便传来了师远清的奏折。
几乎是无缝衔接。
如此巧合,很显然是有人精心布局。
宣武帝心知肚明,却并不想去深究。于帝王而言,臣子们互相争斗算计并不算什么坏事,只要不动江山之根本,反倒是可平衡朝局。但若言重到跟夺嫡有关,他就不能坐视不理。他心知肚明,杨氏落网跟楚央脱不了关系。想起师心鸾的身份,也就释怀了。
令他惊异的是,那些刺客,居然是死士!
世家贵族内训练死士并不罕见,但凡根基深厚的簪缨氏族,总有些不可告人的隐秘和肮脏,某些不能正大光明解决的事,便落在了死士的头上。
正如宫闱那些隐秘。
宣武帝默认他们的存在,却要控制世家们养的死士数量,只要不太出格,他都睁只眼闭只眼。但死士数量过于庞大,武力值过高,他就不能冷眼旁观了。比如,萧家。
但他着实没想到,杨家虽也能算世家名门,但到底底蕴不够深厚,算不得簪缨氏族,比起朝中许多大族,富和贵,都始终差了些。居然也豢养了死士。再联想到杨家和秦王的姻亲关系,而杨氏费尽心思的要杀师远清的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儿子夺得爵位,显然最后的目的便是帮秦王夺得至尊之位。
那么杨家豢养的死士…或许不止这几人。
想到此,宣武帝握着奏折的手便紧了紧,双眸闪过阴霾之色。
早朝之后,他单独召见了楚央。
楚央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差不多也了解宣武帝召见自己的目的,气定神闲的去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