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高望重年长的乡老,让早就聚拢在外面的孩子个个重新洗了头脸,整理好衣服鞋袜,分成几排肃穆站好,等待拜师礼开始,孩子们个个虽然衣着依旧破烂,但还是尽量的收拾的整齐干净,连带着跟随身后的父母也如此,怕是连过年也没有这么隆重的穿戴了。
反正是尽可能的隆而重之,看了让吕鹏大为腹诽,至于吗?不就是收几个学生吗?我不过是准备客串一下乡村教师,还是民办的那种,看这个架势却是比那个祭祖大典还要郑重。
其实吕鹏倒是忘记自己是在封建社会,这个时候贫穷百姓家的孩子是去不起,也不许进学馆念书的,能读得起书的都是大户人家的专利,而那些所谓夫子也是各个眼高于顶的夫子,轻易是不收贫寒之家子弟学生。即便是夫子再是不堪,收个学生的仪式却也是隆而重之,繁琐异常。而一个村子要是有一个庶民孩子能念书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跟连着孩子的父母都在十里八村风光无限这怎么不让人隆而重之?
仪式开始,孩子们依次长幼鱼贯而入分列大厅左右,低眉顺眼的一直排到门外多远。而后由一个年纪最大都没了牙齿的的老人,站在门口,涨红着脸声嘶力竭的大声宣布拜师礼起。
于是孩子们先向孔夫子的牌位三拜,然后到吕鹏跟前再三拜,口称恩师,然后执弟子礼恭恭敬敬敬上一杯茶水,等吕世喝完茶再嘉勉几句,再三拜,然后走到自己学科的师傅人面前,再走这一套程序之后,算是礼成。
然后他们的父母再上前来见礼,并送上谢师的束脩,在一再感恩的话语里退下。
孩子总有二百,家属几近三百,如此庄重的走着虽然繁复但却虔诚的礼仪,根据地里的人大多一贫如洗,但还是竭尽所能的给包括吕鹏在内十几个师傅带来这样那样的东西,虽然吕鹏一再推脱,请大家都拿回去,但乡民淳朴,却死活不肯,到完事时,大厅里都快堆成小山了。
就在这庄重中,礼仪完成,吕鹏宣布根据地技校成立,并且亲自写了一个校规:“有教无类”等时机成熟,将彻底的向所有适龄儿童敞开校门。
这一承诺,就如一点灯火,烧毁了千年教育的黑幕,让大汉天地露出一线曙光,让文明的辉煌提前在大汉展开。
学校的建立,让野人谷根据地轰动了一把,而最轰动的是吴涛公布的土地政策。
中国的百姓对土地的渴求,读到了一种变态的状态,土地就是百姓们的根,只要拥有了土地,即便生活再艰苦,对于百姓们来说,都是可以容忍的。中国的百姓对于耕作,简直就进入了一种痴迷状态,无论你将它放到哪里,他都会在哪个地方,哪个最恶劣的地方,给你种出庄稼来,这是千百年来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
吕鹏的土地政策,虽然只是承包给百姓,但是这里有一条让百姓最心里有底的便是终身承包制,这也就是等于变相的自己拥有了终身的土地,这怎么不让所有的百姓欢呼雀跃?尤其,对百姓来说,那可以让人接受的地租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附加条件,更让百姓对吕鹏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