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路遇道人
2015-09-29 作者: 懒猴钓鱼
第一章路遇道人
311年永嘉之乱,天下分崩,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时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的张轨为了安置流民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武兴郡下设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八县。
389年春,很平常的日子,在通往武兴县的官道上自西向东行驶着两辆拉着行李包裹的马车。前面那辆马车上坐着四个人,这四人是分别是一个光头的小孩,一个赶车的壮汉,一个貌美的妇人,还有一个麻衣的道人。而后面的那辆马车上有八个人,一个赶车的壮汉和七个并排躺在车上与前面马车上那个光头小孩一般大的小孩,四男三女。
前后两辆马车上共计一十二人,只有前面那辆车上有说话的声音,后面那辆车却鸦雀无声只有赶车的壮汉在专心的赶车。
只见前辆马车上那个光头的小孩在和那个麻衣道人说着话,那个妇人在含笑的听着也不答话只是时不时用爱恋的眼光看着那光头小孩。而这辆车上那个赶车的汉子除了专心致志的赶车外也是静静的听着他们说话,听到有趣处也会豪爽的大笑几声。
只听光头小孩脆生生的说道:“道长,要我学道法也行,不过我是立志要学佛法的啊,怎么会半路出家再去学道呢。再说了以前有个大和尚就先你一步让我跟他学佛经的,他都收我为记名弟子了,你,你这可让小子有点为难呢!”小孩用狡黠的眼光看着这位麻衣道人。
看这光头小子的样子再加上他那贼笑的表情就知道他在忽悠那个道人。原来哪有什么和尚去找他,纯属他瞎掰,他现在之所以留着光头是因为不习惯古代人留长发的习惯而让他母亲给剪得。
那个时代根本不允许剪长发,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古人是很忌讳这个的。但是这小子从一出生说话懂事时起就央求着他母亲非要剪成短发不可,他母亲怎么会答应。这小子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我不留短发但你全给我剃了,当时西北地界的百姓也有信佛的。他给他母亲出了个主意只要有人问起来,就说家里的人信佛,别人就没有说三道四的了,他母亲这人一看就是个良善的人拗不过他也就随了他的意了,一个小孩家的,别人也不会太计较。
再说这光头小子从一出生就非同一般,会跑会说话是比别的小孩要早,行事说话啥的就比个大人都老道,一时成为四里八村的神童。
这妇人本来就贤惠,孩子又那么懂事丈夫不在家时,这光头小子里里外外办的很是令人放心。除了因为年纪小身子骨小力气弱不能干体力活外,这小子干啥事都干的头头是道,左邻右舍没一个不夸他人小鬼大的。
在这光头小子五岁的时候,他父亲从军队里回来探家,说是被调到自己族里的大哥手底下当兵去了,听说他大哥那时是个屯长手底下管着有一百来人呢。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兵的还有点正事吗,今天跟这个明天跟那个反正谁给发军饷,军饷发的多就听谁的。这小孩的父亲看他这族里的大哥当上屯长了并且给手底下的士兵发的也比别的队伍多点就让他这个他大哥托关系把他给调到自己屯了。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小子的大伯为了建立自己的班底,得用自己人啊,就给他父亲去了封信希望他来自己这里。
当时这小子的父亲还在敦煌郡当兵,他大哥却在武兴郡,在敦煌郡当兵只是最低一级的兵而去他大哥那,他大哥要提拔他为队长,队长管着三十来人。这官不仅升了,军饷也多了不少,这不他大哥拖关系把他给调动到自己手低下了,人走了,自然要带着自己的家眷,他也就把自己的家给搬过来了。
反正在大哥手低下又不用去远的地方打仗而是当一个武兴郡的守城士兵,生命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比那些出征打仗的可安全多了。为了自己的家照想,他很是乐意大哥给的这个差事。
我们此时正看到的这一幕就是他们这一家子在去往武兴郡的路上。本来他们一行两辆车共十一人但在走到半路上上碰到了一个游历的道人,在经过这个道人时他正低着头喃喃自语呢,马车让开他就要往前走。前辆车刚超过他,后辆车正准备超他时,他不经意的抬头看了看前面的马车,一看车上的光头小孩两眼就是一亮,高声一喊道号:“无量天尊,施主可否行个方便,搭载贫道一程?”
第一辆车上赶车的那个壮汉,勒住马跳下车回头看了看那个道士,施了一礼道:“道长,若是不嫌弃请上车休息。”那时的人对僧道很是尊敬,大汉就这样把那个道人让上了车,大汉重新坐到赶车的位置甩了一个响鞭“嘚”一声,马车继续朝东行驶。
在我们看到他们这个场景时,他们两个已经说了很长时间的话了。
“哎,小小年纪怎会知道道法的奥妙,看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个学道的料我才在这喋喋不休的跟你说了一路。换个与道无缘的人求着让我收他为徒,我也不稀罕。”道人捋着有半寸长的胡须仰着脸自豪的说道。
那光头小子听了他的话仍是表示不信,“道长,以我的认知一般得道的人应该岁数不小了吧?看你的年纪不过在三十来岁吧?”
“我不信,前年时那个收我为记名弟子的那个僧人自从说收了我后,问我娘要了些拜师礼就一走了之,说是半年后再来教我武功都两年了还没见他回来。你在这可别忽悠我了,看我是个小孩子就诳我,像你们这种骗子我算见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