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015-08-29 作者: 陶纯
第二十六章
116.确定第一颗氢弹空投,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壮举1966年12月30、31日,连续两天,聂荣臻在马兰招待所主持座谈会,讨论下一步全当量氢弹试验问题,确定1967年的试验任务。
对于这次会议,程开甲印象太深刻了。因为通知他开会的人,敲了很长时间门,才把他从睡梦中叫醒。为了氢弹原理试验,程开甲实在太累了,成功之后,原本以为可以美美地睡上几觉,没有任务,没有会议,没有人打扰,也不需要吃东西,就是睡。可只隔了一天,聂帅就召集他们开会。所以几十年后,他还半开玩笑地“埋怨”聂帅,当时没让他睡足。
座谈会上,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次氢弹原理试验是成功的,这条路子走对了,所采用的氢弹设计原理,是中国氢弹技术的一项重要的突破性成就,下一步采用这个原理,争取在1967年10月1日前,进行一次百万吨级全威力的氢弹空爆试验。并且确定采取空投的方式,进行全威力氢弹试验。
在那个时候,确定第一颗氢弹空投,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壮举。美国1952年第一颗氢弹“迈克”,是在地面上试验的,1954再次爆炸的第二颗氢弹“布拉”’,也是放在比基尼岛的地面上爆炸的,直到1956年才用飞机空投。
空投氢弹,安全难度要求很高。此前中国用轰炸机投过原子弹,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氢弹的爆炸当量比原子弹大上百倍,从弹体下落的轨迹、到投弹高度、飞机退出线路、机舱内改装等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很复杂。
聂荣臻总结发言,他说:“在空投氢弹试验成功后,再研制用于导弹的氢弹核弹头。这些设想待我报告中央,再作最后决定。总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1967年,必须引爆氢弹,而且越快越好!”
开完这个会,聂荣臻就回北京了。回到北京第二天,他来到北京航空学院。因为北航的红卫兵早就放话要批斗他,他也答应从基地回来,就和大家见个面,接受大家批判。
他去基地之前,有人就说他,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还有人说,他是害怕人民群众,借机躲出去。那时候说什么的都有。聂荣臻想的是,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让他工作,氢弹的事不耽误就行。
到了北航,在大操场上,造反派头头指挥学生们,抢搭了一个批斗台,挂着“火烧聂荣臻”、“万炮齐轰聂荣臻”等大幅标语。台下有很多人。天很冷,聂荣臻穿着棉军大衣,戴着大棉帽,秘书们把他搀扶到台上,他上来就说:“我愿意把我身上的缺点错误都烧光,那样,我可以更好地为党工作。你们有人说要烧焦我,可别烧焦啊!烧焦了,我就没法工作了。”
折腾了大半天,聂荣臻才得以脱身。回到家,他的心脏病又犯了。
位于北京花园路的核武器研究院,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人又在为氢弹设计而呕心沥血。众人从核试验基地回来不久,在彭桓武的指导下,全威力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进展得很顺利,不出意外,1967年2月份就可以确定。这个进度让二机部都感到意外。在青海金银滩的李觉、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听说后,倍受鼓舞。
为了这个方案,大家都拼了,一天当两天用,他们的眼睛,都是红红的。
有一天,彭桓武抱着一摞外文报刊来到理论部大办公室。周光召问他,有什么新发现。他说:“西方媒体都在猜测,法国什么时候爆炸氢弹。我猜测法国很有可能会在1967年爆响氢弹。”
邓稼先一听,有点急了:“这么说,法国有可能抢在我们前面?”
彭桓武说:“很有可能。”
众人面面相觑。邓稼先等人找到朱光亚,提出,我们的试验时间应该提前。于敏也建议说,我们应该争取响在法国前面。大家都提出,能不能向中央反应一下。
朱光亚有些犯难,因为原定计划是1967年10月1日前炸响,各单位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进行的。
彭桓武说:“我们抓紧点,7月1日前炸响,怎么样?”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叫好。朱光亚表示,如果能响在法国前面,那一定是件有意义的事。计划提前至7月1日之前,光我们着急不行,还要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空军等方方面面都同意才行。他会尽快把这个设想报告部里,然后报告国防科委和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