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武器需要许多新型原材料,需要高温合金材料、高能燃料、精密合金、半导体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人工晶体、超纯物质、稀有气体等。有关部门统计过,仅是用于尖端武器的新型材料,至少有5600多种。这样多的原材料研制,非动员全国的科技力量不可。
除了这些新型材料,还有电子元件、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特殊设备、测试技术、计量基准等七个大方面,个个都是“拦路虎”。这让聂荣臻想起老百姓过日子,每一家都少不得柴米油盐酱醋茶,按照他四川老家的说法,这叫“开门七件事”。他因此把新材料、电子元件等上述那七个方面,称之为国防尖端事业的“开门七件事”,做好这七件事,两弹就离成功不远了。
聂荣臻总结的这个办好“开门七件事”,成为当时科研战线家喻户晓的动员令,为此成立了统筹全国的专业领导小组,动员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进行攻关研制。
到1965年时,国内企业已经基本能够办好“开门七件事”。国防尖端事业的“拦路虎”一只只被搬掉了。
聂荣臻这位对科技事业情有独钟的老帅,像当年指挥打仗一样,精心指挥每一场科技上的战役。他率先提出了科研工作管理上要按“三步棋”走法来安排,就是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都要树立“三步棋”的思想:一个是正在研究试制的型号,一个是正在设计的新型号,一个是正在探索的型号。用他自己的通俗说法:“手里干一个,眼睛看一个,脑子里想一个。”
聂荣臻说:“至少要看三步棋,不能走到哪里算哪里。”
应该说这是他在科研管理工作上的一个创造。
根据这个“理论”,针对导弹研究院,虽然东风二射失败,聂荣臻仍然提出“三班”的要求:一班抓中近程的导弹,就是重新研制新的东风二号;一班投入研制中远程的导弹;一班探索远程的洲际导弹。
正是按照这个思路,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才有了后来的辉煌成就。
聂荣臻还说过:“今天的科研,就是明天的装备。”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纽约时报》曾载文讥笑中国,说:“中国人不会搞出什么尖端,因为中国没有精密产品,而没有精密产品的原因是中国人太脏,掌握不了精密技术。”
中国人太脏聂荣臻记住了美国人的这个讽刺。
也不能全怪美国人胡说。聂荣臻来到精密度要求高的工作场所,见到乱挂标语,乱放广播,尘土纷扬的脏乱现象,就很反感,就要批评。他说:“往往就因为一些灰尘,搞得产品过不了关,零件大量报废,有时还引发事故。”他反复要求,要确保“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科研生产环境,实行文明生产,严格保障产品质量。1962年,聂荣臻为了解决清洁、文明、精密生产的问题,专门给中央写了报告,邓小平以书记处名义,向各地方、部队党委发文,专门批转了这个报告。可见他们两个老战友想到了一块。
当时有的领导同志说聂荣臻管事太具体,连这些“小事”都抓了。聂荣臻的回答是:“国防尖端研究无小事。”
与聂荣臻感情颇深的钱学森晚年曾说过:“聂老总过去是打仗的,打仗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聂老总在导弹研究院刚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提出系统工程的口号,但实际上的很多做法,都是按聂老总的考虑,按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干的。”
67.我要带他到很远的地方去长城脚下的17号工地。爆轰试验接近尾声。有一天,他们搞完一次试验,灰头土脸地坐在那儿休息,王淦昌突然提议说:“咱们在长城下边呆了一年多了,还没上过长城呢,任务要结束了,咱好好把自己洗洗,上次长城吧。”
这个提议引起一片欢呼,陈能宽爽快地同意放半天假。不远处就是水库,十多个人下到水边,蹲下来,用清水尽兴地洗头、洗脸。水面如镜,水中,每个人的脸蛋都干净了,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和以前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