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和融合,辽阔的大地上,曾经有至少数万个部落,不融合岂能壮大?泱泱大国的生存之道!大隋亦步亦趋,现成的岂能不去学?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指引着前方的道路,眼前的大臣们能力不弱于本王,比他们强的地方,只在于清楚大方向。
刘石庵同样很安静,趁着其他人热聊的功夫,凑到本王面前,递上一份奏本。
“仙师君王,臣打算改革律法司,恳请吾王指点一二。”
衙署机构改革,归朝廷廷议处理,刘石庵是来寻求支持。接过奏本,认真翻看起来,实际上是仿效立法署成立执法署。
立法署成立后,原律法司调了一批人过去,修订更改律法的事务,自此与律法司无关。各州郡县案子登记汇总归档,以及部份处斩案子的终审,属于新的执法署。
刘石庵打算在各州郡一级,设立朝廷执法分署,负责监督、建言、汇报事宜,不会干涉地方执法。
汇报分两个方向,一是刺史府,二是司空府;执法中若有不当行为,由刺史府或司空府律法官员,及时实施纠错。
律法中不当之处,可以通过派驻各郡的执法署官员,反馈到司空府执法署,再与御史台立法署进行协调改进。
内心是赞成的,对地方各郡执法状况,能起到加强监督的作用,刘石庵担忧朝廷要新设官职,支出又会增加。隋国89个郡,郡均人口接近30万,有品级的官员至少要增加好几百,还需要衙署办公场所。
各州刺史军政一体,实际权利很大,本王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显然是过渡性政策,本王将来离开后又会如何?
古代交通不便利,执法署和立法署有同样的目的,尽可能了解地方资讯,供中央朝廷决策。
“石庵卿家,设立执法署本王支持,与御史台商议,执法署、立法署,以及御史台派驻各地官员,共用同一场所办公,挂各自的衙署牌子,互通信息互通有无。”
都由朝廷派驻,每个机构没有多少人,集中一处更好。至于执法署官员年俸,每年大约二三十万两银子,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费用必定还会增加。
即使现在不设立各机构,将来也会设立,权当一种过渡,让他们适应新角色。
隋国尚未出现大规模贪腐行为,但将来必定会出现,人之善恶难定,执法署是一种监督的尝试,是否管用验证后才能知道,未雨绸缪一向有效。
五大学院院长难得齐聚一堂,仙师殿有好酒,好菜凑合,不在于吃什么,在于本王重视他们的程度。况且其中有两位,按照蓝星的说法,是本王的老丈人,苏彧也沾亲带故,是季兰的大伯。
盛情款待完,自是勉励一番。
“诸位卿家多多辛苦,本王期待有朝一日,乘坐大铁船从长安城直入大海。”
直入大海不大可能,中途肯定要换船,臣子们可不管这些,仙师君王能驭空飞行偏要乘船,心理上就是对他们的激励。
八位大臣告辞离开,希望本王的插言对他们有所帮助,能少走点弯路,早日实现科技的小腾飞。
总算可以清净一下,半个月后还要前往大隋各州,仙果赏赐真的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