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范超娶了大将军女儿的事情,陆无双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苏致远也没有商量说如何应付未来的范超,只能把这件事先搁下,壮大自己才是王道。
临安县的发展相当的迅速,这样的情况也从唐思雨这里传到了姚崇这里。
姚崇是老臣了,马上就要离开朝廷辞官归隐了,好在有人可以接替他的职位,那就是张九龄,对此,唐玄宗李隆基也非常的看重。
政治清明的时候,唐玄宗广纳贤言,张九龄等人的一项项利民发展的措施就得以实现,但是诺大的天下可能没有奸臣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当官,有很多没有能力靠关系的人一样可以进官场,在官场做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善于奉承,讨好上官,自然能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唐玄宗时期,最大的奸臣,李林甫就是此中代表,为此还得了个绰号,口蜜腹剑。
不过和其他人不一样,李林甫出身在王室,他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可以说起点很高,一开始就是任千牛直长,这可是六品官位,好在后面的背景大,一路升官如同坐云梯,又是得到他人的引荐,又是得到他人的宠爱,官场对他来说早就是平步青云,六品千牛卫,五品太子中允,四品的黄门侍郎,辗转到六部,成任吏部侍郎,而后又升至礼部尚书,成了朝廷的三品大员。
但是其他有背景的功臣之后,不管是凌烟阁功臣之后或是皇亲国戚之类的,朝中没有比李林甫升迁过得再好的人了,但是比他有才华的人却比比皆是,可见,善于奉承专营手段,比有才华要重要的多。
这天早朝下了之后,官员们陆续离开皇宫大殿,有一个人并没有离去,看身影,好像是李林甫。
李林甫找到了李隆基身边的太监,请为其通报,说有要事禀报。
禀报也不是想就行的,纵使李林甫是朝廷三品大员,在皇宫里面那也算不上什么。
“劳烦了,公公!”李林甫不动声色的往太监的手里塞了一块金子,太监喜笑颜开。
“尚书大人过谦了,杂家这就为大人去禀报。”到底是有钱好办事,李林甫当然不在乎这么一点钱财,能讨得皇上的欢心才是正事。
“皇上,外面尚书大人李林甫求见!”
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刚下了朝的李隆基正在批改奏折,头也不抬道:“求见什么,刚才在朝廷上有事怎么不说?当朕的时间很多吗?问问他有什么事情,没有事情就让他走。”
太监赶紧下去了,伴君如伴虎,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惹怒皇上。
李林甫听了这样的话并没有露出任何不舒服的表情,而是很从容的选择离开了。
他很聪明,皇上正在处理朝政,他去讨皇上的欢心,没有正事,从皇上愿不愿意接见他就能看出来皇上的态度,他绝不会去触碰上皇上的眉头,哪怕他明明是带着讨好的心来的。
长此以往,李林甫可不只是拜访皇帝一人,除了他倒是也想拜访后宫的娘娘们,但是没有皇上的手谕,侍卫们不给放行,想去也去不了,李林甫转而在朝堂之上拉拢别的官员,替皇上说话,这样逐渐改观了李隆基对他的印象。
又是一天上朝,边疆传来战事,大将军的奏折也来了,是为范超请功的,按理来说,李隆基完全可以不用过问臣子的意见,自己批改,但是想了想,还是想听听底下臣子的意见比较好。
“诸位爱卿,安北都护府乃是我大唐军事重地,如今和突厥交战已经多次,虽然都是小型的战役,但是朕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人,大将军为这个范超请功,上次朕已经把他七品参军提拔成了五品的游骑将军,这才几个月,又要请功,是不是太频繁了一点。朕想听听爱卿们的意见。”
底下文武百官分在两侧,举奏折而立,若是有折上奏,那就直接横着站出来便是。
“皇上,臣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