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慧摇头,说:“越是这样,你越不好轻举妄动,不知道大殿下可否听我说几句?”
大皇子点头,“但说无妨。”
“作为皇子,人缘好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可以去拉拢势力,反倒会惹圣上的不悦。在我看来,圣上正当壮年,为何他一直没立太子?这里面的事情也不用我多说,你自然能想到,最近三皇子动作频频,看着是抢了风头,可是你怎么知道圣上不会恼了他?”宋天慧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
“如果是结交朋友,你跟朝中青年才俊走的近些也好,但此时圣上一定会觉得三殿下在拉拢人心,如果你也跟上来,很容易被迁怒了,不如在此时多表表忠心和孝心。你想想,如果你现在表了孝心,皇上会怎么想三皇子,大概会想他有时间拉帮结伙,都不知道孝敬父皇,他心里还有皇上吗?”
大皇子脸色微变,皇后神色也严肃起来,“其实这道理我们也懂,只是最近三皇子的动作越来越大,我们也被影响的乱了阵脚,果然是旁观者清,听天慧你这样一说,倒是通透了不少。”
大皇子也说:“你说的不无道理,那就按你说的办,我好好思量一下,该如何尽这个孝心。”
宋天慧松了口气,这样一来她跟雷先生都不会卷入夺嫡之争了,至少暂时不会。
之后的端午节宴席上,大皇子向皇上献上了一本辞典,他说:“父皇,儿臣知道您最喜研究文字,所以儿臣召集了府上的幕僚重新编纂了辞典,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希望父皇能够喜欢。”
皇上拿着呈上去的辞典翻看了一下,很快露出喜色,“澜儿果然了解朕,这一举动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记下你这份孝心了。”
皇上直呼了大皇子的名字,语气亲昵,谁都能听出皇上话里的喜悦之情,三皇子在殿上咬着牙槽,他准备的血珊瑚就这样被比了下去。
到了中秋节前,就有老臣提议该立储君了,立储君也是国之根本,早些做好准备,并且早点观察培养,比有事匆忙上位的好。
以往皇上都不直接回答此类问题,只是随意说几句,然后一笔带过,而此次皇上却说:“众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下面的臣子们都愣了愣,但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提议说大皇子才德兼备,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当然,也有人说三皇子能力出众,出身尊贵,选储君该是能者居之,更有人提了其他皇子,但呼声最高的依然是大皇子和三皇子。
谁也看不出皇上是如何想的,他只说要好好考虑一番,便让众人退朝了。
宋天慧去看望皇后的时候知道了此事,她也希望大皇子上位,不管她愿不愿意,她已经被看做是皇后的人,也就是大皇子阵营的一员了,如果大皇子和皇后失势,那三皇子肯定不会放过她,到时候没人保她了,那就非常危险了。
皇后也很担心,虽然她跟皇上感情深厚,但她最了解皇上,立储是国家大事,皇上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徇私,他会衡量利弊,看谁更适合接替皇位。
宋天慧劝皇后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她知道最终决定一切的不是哪位皇子身后的势力,而是皇上的喜好,当今皇上能力出众,必然不会被外戚势力胁迫。
就在京城里风云莫测的时候,宋家收到了请柬,李子涵要成亲了。
知道此事后,宋天慧心中有些感慨,也为李子涵高兴,这也说明李子涵想通了,他年纪不小了,早该成亲了,如果他一直不成亲耽误下去,宋天慧会不自觉的自责,尤其是看到李大娘和李大伯两鬓都花白了,心里就更不得劲了。
李家老两口本来就是老来得子,所以两人的年纪都大了,早盼着抱孙子了,心里能不急吗?自从宋天慧跟李子涵说清楚后,李子涵也很少到宋家了,就连李大娘也没有以往来的频繁了,崔氏知道缘由后叹了好久的气,但她也是无奈,总不能因为两家交好,就委屈她女儿嫁给不想嫁的人吧?
因为李家要办喜事,崔氏高高兴兴的主动要求帮忙,李大娘立即答应了下来,两人又恢复了以为的亲密,完全忘了之前因为小儿女而造成的尴尬,崔氏也在李大娘那边打听到了李家新媳妇的来历。
“我都打听清楚了,子涵娶的是位武将世家的女儿,据说那女子巾帼不让须眉,身手也了得,倒是投了子涵的性子。”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