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弘之和沮渠蒙逊之间,不死不休!
尽管心中迫切地想要,与沮渠蒙逊开始这一场不得不打的决战,可傅弘之总算是有过失败的教训的,他知道如今北凉的锐气正锋。
要是自己指挥将士与之硬碰硬的话,就算是最终胜利,损失也必然不小。
要是晋国最强大的骑兵折在自己手中,就算胜了,那又如何?
事实上,范二在离开长安之前,在见傅弘之最后一次时,便抓住他的手,让他“戒骄戒躁”,“三思而行”。
“三思后行”出自《论语》,但原文却是这样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由此可见,孔子是反对三思的。
平时做事,当然讲究随性而为,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仗是人命关天的事,所以范二一直强调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傅弘之在失败数次之后,真的是诚心实意地要向范二学习了,所以将他此前的经典战例都学了一遍,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战士们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整个天下,恐怕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范二对将士们的关心。
因为范二军中的伙食是一天三顿,而且每天都有肉吃,这样的伙食标准是一般的士族家庭都达不到的,更别说将士们的其他高工资,高待遇了。
由于实施了技能考核制度,拥有多项技能的将士们的薪水,甚至比傅弘之这个主帅都要高!
是范二制定了这样的规则,所以将士们理所当然地拥护他,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做着最艰苦、最高强度的训练。
傅弘之来到前线后,也不忘训练,他甚至亲自走到了训练场,与将士们同吃同练。
陇西地区似乎并没有春天,这儿的桃花一直到二月底才开,可三月中以后的天气,却像是江南的夏季了。
傅弘之的铠甲下的布袍,一天会湿好几次!
而在傅弘之积极备战之时,北凉军的锐气却在渐渐被消磨。
等到北凉军的锐气尽失之时,也就是傅弘之给他们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傅弘之憋住了气力,只等着和沮渠蒙逊决一死战,可他从未想到过,——沮渠蒙逊竟然死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傅弘之久久不愿意相信,突然有种自己的重拳砸在了棉花上的错觉。
北凉王沮渠蒙逊死了,他的儿子沮渠政德并不足为惧。
到了今日,晋军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他傅弘之否极泰来,终于可以风风光光的再赢一场了!
但这场胜利并不是说来就来的,沮渠蒙逊死后,西秦王乞伏炽磐第一时间赶到了战场,用五万大军将北凉军换了回去。
傅弘之现在所能做的,仍然是与敌人对峙,只不过是他的敌人由北凉军变成了西秦军,敌人的主帅由沮渠蒙逊变成了乞伏炽磐。
傅弘之一边坚守城池,一边练兵,就像像上回沮渠蒙逊对自己所做的一样,他这一次不断地派出一支支几百人的轻骑兵小分队,开始绕路对西秦军的运粮队进行着无尽的骚扰。
直到烧掉了西秦军的两次粮食后,乞伏炽磐的五数万大军终于陷入缺粮的尴尬境地,西秦军内,从此人心惶惶。
在这样的情形下,终于迎来了晋军和西秦军的最后对决。
隆安八年五月十八日,辰时,浅水原上。
绵延三里的晋军大营,此刻已是倾巢而出,傅弘之集结了三万精兵与一万多辅助兵,开始与来犯的西秦军严阵以待。
傅弘之的帅旗飘扬在一个小山坡中,他此刻正拿着望远镜寻找着西秦王的仪仗。
经过一个时辰,乞伏炽磐所帅四万五千精兵和三万辅兵已全数进入战场,他此战似是势在必得,除了留下五千人看守营地外,竟将所有的精锐都带上了战场。
如今双方已在浅水原这片方圆十余里的平原和丘陵地带中摆下阵势,双方的天时和地利有着同样的优势,在兵力的数量上西秦军比晋军足足多出三万余人,但晋军的装备和甲具显然是西秦军无法比拟的。
至于军队的士气,显然是晋军占优,这也是傅弘之连日来派出轻骑兵对西秦军骚扰之功。
得知敌人缺少粮草时,晋军的将士们都不把西秦军看在眼里。
可另一方面,缺少粮草的西秦军,士气虽是低落,又未尝不是一支哀军。
之故便有哀军必胜的说法,说不好这就是乞伏炽磐率领大军来挑战晋军的双刃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