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教授的想法我知道,这套仙音瓶,不论是在音乐发展史,瓷器制造史,还有其他各种比如材料学、声学各方面都是一个代表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见证。我觉得,葛教授,我们应该以这个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徐老!你们音乐系参不参加呢?”
萧遥的话是借着葛侬函的提议,提出了一个比她的想法更大的一个建议。而这个课题一旦能够获得成功将会把我国的古代文明史,提到一个迄今为止也没有达到的新的高度,而且能够拥有实例证明。这将是历史考证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通过刚刚徐老的摆放之后,萧遥有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也可能证明古代在音律的研究上已经拥有很深的造诣了。他还有种感觉,这些瓶子所能演奏的音乐不会只有一首,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再有音乐出现的同时还有人唱歌也不是做到,刚才他们的尝试就成功的出现过少女的声音。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他有可能将这些瓶子通过不同的组合真正的复原古时候的各种曲子。只有这些摆放手法都整理出来之后,这套仙音瓶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第二天,岑仲良、徐教授、葛侬函三位教授联名向学校申请的研究课题报告就正式提交到了学校研究课题审评委员会。在这份报告里,三位教授提出要求抽调专门的声学、物理学、材料学研究人员参加这个重大的课题研究。
萧遥则被岑仲良教授以课题组古瓷专项负责人的名义报了上去。一般来说这种重大课题的专项负责人是轮不到萧遥这种新晋助教的。但是因为这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萧遥所有的仙音瓶。
鉴于萧遥能够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让学校进行专项研究。今后在成果展示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时候,这套国宝很可能就要由萧遥带着参加。不然没有这个实证是很难说服学术界同行的。
在岑教授的坚持下这个任命也很快在学校领导层通过了。
研究室里,萧遥正在一边看着徐教授提供的明版《奇物志》,一边在一张白纸上画着一些看不懂的符号。萧遥猜得没错,这套瓶子的确就是按照九宫八卦的方位来安排和布置的,他已经研读了有一段时间了。在纸上画着画着,他突然“腾”地站了起来。
屋子的中间有一张桌子,桌面上铺着一张厚厚地绿呢桌布。十二个瓶子摆在上面。他走在桌边蹲了下来。
萧遥蹲在桌子前,开始按照《奇物志》所介绍的形状开始摆放这些黑瓶子,《奇物志》上并没有说过瓶子的数量,摆放的过程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
十二个瓶子,很快被萧遥摆成了八卦似的形状。
“打开窗!”萧遥也没抬头随口就喊了一声,他知道有人会听到,靠窗的也会去开窗的。
……那种有规律的曲调声再次出现了。一个人从窗户边走了过来站在萧遥的身后。萧遥虽然感觉到了,但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几个瓶子上了。
其实在这本古籍里面也没对仙音瓶介绍的太过详细,至少就没说这种瓶子的数量,而且也只是举例描述了一种简单的摆列方式,虽然有些令人失望。但好在这份介绍写的还够详细,至少有了个例子。萧遥他们之前已经按照把那个例子把瓶子排过一遍了。
那是一首将军令。也正是这首将军令,让萧遥发现。原本以为这些只能发出琴声萧声和一些模糊的人声的瓶子,还能发出一种淡淡地如同击鼓的声音。这就说明这些瓶子不光对风声有感应在瓶子和瓶子之间还会出现声音的叠加。
这就为他们的研究相当于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萧遥此时就是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出一首别的曲子来。
此时的音乐,和那首《高山流水》有些像了,但还有些混乱,就像是跑调的歌曲一样,而且还是跑的非常厉害的那种。
萧遥摇了摇头,通过透视异能观察这十二个瓶子。每个瓶子轻微的震动都能被他发现。他仔细地看着每一个瓶子震动的方式。也只有他能够不借助仪器来完成这一工作。这就是萧遥参与这个课题的真正价值所在。
他的眼睛猛的一亮。突然拿起了一个黑釉瓶子,重新摆放了一个位置,随后又连连摆弄了几下,把其中大半瓶子的位置都进行了挪动。
“咚!”
随着这个瓶子的重新摆放,所有的曲调的声音好像都消失了,一种悠扬深远的曲调出现了,霎那间仙音渺渺的感觉弥漫在整个研究室里。
“古琴!”这时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聆听了起来。
曲子很舒缓,不是很长,一个旋律反复的在回旋。
《高山流水》,古时那种知己唱和的人文意味全部展现了出来。
“成功了!成功啦!”一曲唱罢,萧遥站了起来,一把抱住了身后的那人兴奋地喊了起来。可一秒以后他惊讶地发现抱住的是谁……
葛侬函!